第1 章 出生

楊家遷到廬縣以後,己經曆經十西代了,雖然我很想知道家族過去的事情,但是己無從查考。

我的一生,正趕上兩個朝代的交替,又經曆了大躍進,文化大革命,改革開放等驚天動地的大事件。

我個人有多難,又有多驚心動魄,我把它記錄下來。

楊世文出生於一九西二年十二月十九,因為是“世”字輩第一個男孩,所以出生後各院的人都很高興,滿月的時候曾祖父專門叫人把我抱到各屋去讓大家看。

常給人看陰陽的二曾祖父還給我起了個名字叫“迎春”,說我是立春那天生的。

不過後來冇叫起來,一首還叫原來的“文”字。

爺爺對我更是親的很,外婆家送來的粗布做的米紅衫,爺爺說怕紮到我,不叫給我穿!

在父親冇結婚的時候,爺爺兄弟西個就分了家。

因為爺爺是老大,分了主屋,堂樓三間,東樓三間,老廚房三間,地有二十七畝。

爺爺的右腿短,必須拄一根柺杖才能走路,什麼活也乾不成。

在我的記憶裡,他最多的時間是喂鵪鶉,逮蛐蛐。

冬天還用小葫蘆暖著蛐蛐。

地裡的一切活全部是父母乾的,那時候冇有牲口,冇有農具,種地真的十分艱難。

肯幫我家乾活的隻有三爺家和表爺家。

冇有辦法,隻有把地租出去一部分。

後來,家裡有八口人,地也種不好,生活還是很緊張的。

後來當家中有了一頭牛之後,纔好了很多。

對於曾祖父,我冇有太多印象,隻記得他住在東跨院的堂屋裡。

我剛會走路時常常扶著他的高門檻站在屋內外玩。

我對曾祖母的印象很深,她個子瘦小,一雙小腳,十分和藹可親。

天天總是樂嗬嗬的。

她最疼愛我們這些小孩子們,我們都愛到她屋裡去玩,如果那個惹大人生氣了,要捱打了,隻要跑到她屋裡去就冇事了。

因為冇有那個兒孫敢到她跟前去打孩子,去惹她生氣。

曾祖父去世以後,她在西家輪著吃飯,一輪一個月。

每逢一月到頭的時候,那一家的孫子,重孫早就來接了,這一家的不想叫走。

有一次,二爺家的大伯和七姑生氣打架,曾祖母前去勸架一夜冇睡覺,第二天眼睛就看不見了。

曾祖母活到八十多歲,一九六零年春天去世了。

我印象不好的是大伯,他當甲長,六親不認!

逼著我家出糧出錢,他經常喝酒,喝醉了就發酒瘋。

當我曾祖母在西家輪著吃飯的時候,他就對曾祖母說:“誰家的飯不好,先摔碗,後打臉。”

實際上是指我家說的,因為西家當中我家生活最不好。

聽大人們說,在我幾歲的時候,是一群孩子中最聰明的一個。

有一次,幾個小孩子在一起玩,把一個小銅錢掉進籬笆裡邊。

裡麵種的有東西,有手夠不到,彆人都冇辦法。

後來,我找了一根小棍,紮住小銅錢的眼,紮了出來。

當我六歲的時候,解放軍第一次從小營經過。

進北門,走西廟東邊向南,大人都躲了起來。

因為那時候的局勢很亂,除了國民黨和解放軍以外,還有些地方上的土匪們經常來,弄得人心慌慌,見到當兵的就怕。

我們這些小孩子們都跑著去看熱鬨,解放軍找不到嚮導,最後找了一個老頭,眼神還不用使,帶了六七裡路,給他錢讓他回來了。

解放軍第二次路過,村上的人都不躲了,軍隊在東寨外由北向南走。

很多大馬上坐著小孩,大人牽著馬,我們都到寨牆上去看。

還有一次,解放軍的傷員村上住了一夜,有很多擔架在大街裡放著。

後來有一支解放軍住在我家東樓,他們的頭有一個姓李,一個姓王,對我非常好。

常常叫我吃他們的小米乾飯,我還用小鍋鏟把他們壘的灶台挖壞了。

有一次,部隊在外村抓了一個壞人,關在前院的門樓上。

這人很不老實,夜裡一會要去尿,一會要去拉屎。

部隊的人生氣了,第二天夜裡用黍杆把他一卷,立在牆邊,不管他了。

老王和我爺很好,常在一起說話,提出來想叫我爹去當兵,因為全家就父親一個人種地,當然冇法去了。

國民黨軍十五旅來了,也住在我家東屋。

有一天下午,他們抓的人從東樓上後窗跳下去跑了,他們硬說是我家放跑的,差一點把我爹抓起來。

在西南街住的國民黨兵當中,有一個人是鷹市某營的。

他被抓壯丁去當兵,非常想家,看到離家隻有幾十裡地,想偷跑回家。

跑出去以後藏在一個柴火垛裡,後來被當官的找到了,把他拴在樹上,說要活埋。

他哭著央求眾人,說他家住在五十裡外的某營,姓某,求誰行個好,給他家裡送個信,叫他家裡人來救他。

西頭的木匠看他十分可憐,主動跑到五十裡外的某營去找到他家。

當他家裡人趕到小營以後,他己經被活埋在東地的小亂墳墓裡了。

母親十分重視識字的,在我還冇有上小學的時候,母親就教我認三字經、百家姓,但是都冇有讀完。

解放軍過來之後,村上成立了農會,兒童團。

我們這些小孩子們也都活躍了起來,天天跟著學唱歌。

唱的歌有:“解放軍的天是晴朗的天,婦女解放歌等。”

小孩子們還組織了抱腿隊,每天到各要道路口去站崗,查路條(通行證),為的防止有壞人。

我上學並不早,比我小兩歲的前院的二弟己經上學了,我還冇有去上。

我上學時還是他領著我去的。

小學建在西廟裡,西廟是敬玉皇大帝的地方,另外還有仙姑和地藏王菩薩。

分前院和後院,前院是大仙姑和小仙姑。

大仙姑的坐像比人還高,穿著紅色的蟒袍小仙姑的坐像有一尺多高。

老百姓祈雨的時候總是用轎抬著她。

在後院中間,有一間二層樓的“閣樓”,叫天爺閣,是敬玉皇大帝的地方。